用生物科技創新推動養殖產業升級
陳書明是山西農大動物醫學院教授,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生理生化分會理事,山西省高校工委聯系的高級專家。曾先后主持、參加國家級與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,在國內外專業學術期刊發表論文50余篇,1項成果經鑒定達國際先進水平,獲山西省高??萍歼M步一等獎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各1次。編著國家級教材6部,獲山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次。
“2019-2022年,我主持山西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《高類胡蘿卜素低膽固醇功能雞蛋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》,目前,項目進展順利,研發出的功能雞蛋蛋黃色澤比普通雞蛋高出1倍,蛋品質顯著提高,其中類胡蘿卜素含量高出約20%。在進入無抗養殖時代的背景下,研發畜禽用益生菌制劑(微生態制劑)、發酵飼料及功能性畜禽產品意義重大。我們的團隊可以為呂梁的相關生產企業提供有關技術服務?!标悤髡f。
如何結合呂梁特色進一步做出研究?陳書明說:“去年我作為省級科技特派員在呂梁調研時發現,呂梁紅棗資源非常豐富,以臨縣為例,正常年景紅棗產量約為1.8億公斤。但由于近幾年紅棗價格較低,市場銷售不景氣,老百姓種植紅棗難以賺錢,直接影響了棗農管理棗樹的積極性,致使棗林大面積荒蕪,紅棗品質進一步下降,殘次棗比例進一步攀升。目前,近30%的紅棗無人采摘,最終爛于樹下,造成資源極大浪費!雖少部分紅棗被用來做飼料原料,但由于黏性大,難以粉碎,加工工藝復雜,飼料企業也不愿意使用,故大量紅棗被廢棄,亟待高科技開發及高附加值利用。那么我們現在的研發思路是:一是以殘次及廢棄紅棗為主要原料,以益生菌含量為檢測指標,進行發酵工藝優化研究,以研發出促進消化吸收、促生長、調節腸道菌群、增強機體抗病力、代替抗生素、減少污染物排放等多功能紅棗生物飼料。二是以殘次、廢棄紅棗為主要原料,以類胡蘿卜素產量為檢測指標,進行發酵工藝優化研究,以研發出有望改善蛋品質的類胡蘿卜素功能生物飼料。本項目實施有望提高雞豬生產性能、減少污染排放,并生產出食用安全、營養價值更高的功能性畜禽產品,從而推動雞豬產業轉型升級,促進紅棗產業又好又快發展,助推呂梁紅棗、養殖兩個主要產業的經濟、社會及生態效益進一步提升,為鞏固呂梁脫貧提供產業技術支持,為當地農民持續增收和鄉村振興做出積極貢獻。
新聞來自:https://www.hao123.com/mid?from=shoubai&key=10049714312766398297&type=finance